1.公共政策學學科成熟的外在標志是( )。
【選項】
A.科學化
B.理念化
C.建制化
D.特殊化
【答案】C
【解析】公共政策學經過數十年的發展,逐步形成為一門比較成熟的獨立學科,建制化則是學科成熟的外在標志。建制化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1)學會的成立和專業研究刊物的問世(2)專門研究機構的建立(3)大學教育專業與課程的設置。
【考點】公共政策學的產生、發展與中國化
2.自公共政策學誕生之日起,這個學科的主導范式一直是( )。
【選項】
A.行為主義
B.理想主義
C.形式主義
D.空想主義
【答案】A
【解析】自公共政策學誕生之日其,由拉斯韋爾等人倡導的行為主義就是這個學科的主導范式。與此同時,主要是由西蒙創立的、自管理科學領域成長起來的決策科學、行為主義也同樣是其主導范式。
【考點】政策研究、政策分析與公共政策學
3.以政策效果為標準,把公共政策劃分為物質性政策和符號性政策的是( )。
【選項】
A.伊斯頓
B.洛維
C.休斯
D.安德森
【答案】D
【解析】安德森以政策效果為標準。將公共政策劃分為物質性政策和符號性政策。將有形資源或實質性權力提供給一些人而同時將真正不利的條件加于另一些人的政策,就是物質性政策。分配的有利條件或不利條件很少對人們產生實際效果且不交付表面上承諾的東西的政策,就是符號性政策。
【考點】公共政策的含義、類型與功能
4.1977年中國政府決定廢止大學招生中已實行的免試推薦制度而改行全國統一考試的制度,這種類型的政策屬于( )。
【選項】
A.不確定型政策
B.風險型政策
C.確定型政策
D.競爭型政策
【答案】C
【解析】如果假設的政策結果與實際的政策結果接近于完全吻合,那就是確定性政策。題目符合。
【考點】公共政策的含義、類型與功能
5.根據較高決策權所屬人數的多少,決策權的配置類型可以分為( )。
【選項】
A.層級制和職能制
B.集權制和分權制
C.完整制和分離制
D.首長制和委員會制
【答案】D
【解析】根據較高決策權所屬人數的多少,可以分為首長制和委員會制;根據決策權限的集中與分散程度,可以分為集權制和分權制;根據上級決策機關對下級的指揮控制方式,可以分為完整制和分離制;根據決策系統中各部門的職責權限和范圍,可以分為層級制和職能制。
【考點】公共權力和公共決策體制

浙江專升本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于我們聯系,我們會及時處理。
文章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