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考學前兒童游戲指導試題與答案,由浙江自考網官網整理,供考生查看。
試題查看:全國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考學前兒童游戲指導試題
全國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考學前兒童游戲指導試題與答案
課程代碼 30003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1分,共25分。
1.A 2.B 3.D 4.C 5.D
6.B 7.B 8.A 9.C 10.D
11.B 12.C 13.D 14.A 15.C
16.A 17.D 18.B 19.B 20.C
21.D 22.B 23.C 24.A 25.C
二、名詞解釋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3分,共12分。
26.是指游戲時對幼兒提出的要求(1分),游戲目的必須根據幼兒身心發展的水平提出,便于幼兒理解和實現(2分)。
27.是指兒童借助語言、動作、物品(1分)等媒介裝扮她們或他物(1分),是指角色游戲的核心要素(1分)。
28.幼兒園游戲環境是指幼兒園為幼兒游戲活動所提供的各種條件(1分),包括物質環境和心理環境兩個方面(2分)。
29.結構游戲又稱建構游戲(1分),是指幼兒按照一定的計劃或目的來組織游戲材料或其他物體(1分),呈現出一定的形式或機構的活動(1分)。
三、簡答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7分,共28分。
30.(1)個體性(1分):以獨自游戲、平行游戲為主(2分);
(2)分散性(1分):幼兒在戶外場地四處跑動,或是三三兩兩在一起玩,活動范圍大,分布范圍廣(1分);
(3)多樣性(1分):幼兒自由游戲活動內容豐富多樣,包括使用器械、設備的游戲和徒手游戲(1分);
31.(1)角色扮演(1分):角色轉換、角色意識、角色分配與輪流、主題與情節(2分);
(2)以物代物;(1分)
(3)社會性互動:同伴互動、角色互動。(2分)
32.(1)創設適宜的建構游戲環境;(1分)
(2)制定必要的游戲規則;(1分)
(3)豐富幼兒有關物體結構與形式的經驗;(2分)
(4)鼓勵幼兒的創新思維;(1分)
(5)展示和保留幼兒的作品;(1分)
(6)評價應以幼兒的表述和解釋為主。(1分)
33.(1)觀察了解游戲;(1分)
(2)提供環境材料;(1分)
(3)提供具體指導;(2分)
(4)增進交流互動;(2分)
(5)促進兒童發展。(1分)
四、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34.社會文化歷史學派也稱維列魯學派,主要代表人物有維果茨基、列昂節夫、魯賓斯坦、艾里康寧等(2分)。(寫出3位代表人物即可)
主要觀點
(1)游戲是學前期兒童的主導活動:
在不同的發展階段,主導活動的類型不同:游戲,尤其是有主題的角色游戲,是3-6歲學前期兒童的主導活動。(2分)
(2)強調游戲的社會性本質。(1分)
游戲是一種受到兒童生活和受教育的社會存在所制約的活動。(1分)
(3)強調成人的教育影響。(2分)
游戲的教育價值和游戲本身的發展,取決于成人對游戲的指導。
35.(1)游戲是一種自愿、自發的活動,沒有強制性的約束,沒有功利性的目的,注重過程和活動本身的價值.(1分)教學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活動,通過系統的知識傳授,期望受教育者在身心發展方面產生相應的變化和結果。(1分)
(2)游戲是一種內驅性的行為,不受社會外在要求的制約,是游戲者依據自己的興趣、需要和能力開展的活動,由內部動機引起的完全自主的行為,是內部控制的活動。(2分)教學是保證教育目標實現的重要途徑,要求教師依據教學目標、教學任務和教學內容,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進行,既注重活動的過程,也注重活動的結果,是外部控制的活動。(2分)
(3)游戲內容豐富多樣,結構較松散,通過角色扮演或場景假設等形式組織活動。(2分)教學有固定的教育內容、教育場所、教學方法等,教學組織形式嚴格,教師的控制程度較高,學習方式靈活多樣。(2分)
五、案例分析題:本大題共1小題,共15分。
36.幼兒規則意識的第三階段是可變的規則階段(1分),在此階段兒童已經不再把規則看做神圣不可侵犯不可改變,他們已經能夠認識到規則來源于大家集體協商和討論的結果,是社會和集體成員都認可和同意的結果(2分)。在5-7、8歲階段,兒童的規則行為進入初步合作階段,他們開始顧及他人,并協調自己和玩伴的不同意見(1分)。案例中的幼兒在面對2次新問題的時候,都能在教師的引領下,與同伴一起商議,重新制定規則(2分)。教師在面臨幼兒的2次沖突時,能靈活編制游戲,保持游戲規則的變通性(2分),游戲規則不是一成不變的,如果幼兒要求,且都同意改變規則時,應當允許幼兒改變規則。案例中教師在全體幼兒都同意的基礎上,改變游戲規則,確保游戲的順利進行(2分),改變規則的過程正是建構規則意義,發展社會性的過程,而且由幼兒自己制定的規則更容易為他們理解和遵守(2分)?!?/p>